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山东医药》2013年第41期70-71,共2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轴位在面颅部多发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面颅部外伤患者49例,采用16排螺旋CT对患者自下颌骨下缘至额窦上缘轴位扫描,原始数据经图像工作站进行MPR、VR;对轴位、MPR、VR图像所显示骨折线总数进行统计,并计算3种图像对骨折线的显示率。结果 49例患者共发现316条骨折线;3种技术联合使用显示率为100%;轴位图像显示率为94.30%,对与扫描线平行的骨折线显示不佳;MPR图像显示率为98.73%,在骨折线的连续性方面会出现偏差;VR图像显示率为84.81%,其在骨折线的空间信息方面优于轴位、MPR图像,但对较深部的骨折、细微骨折显示不佳;3种技术在骨折线显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技术优于CT轴位及VR技术(P均<0.05)。结论轴位、MPR及VR图像相结合能全面显示面颅部多发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能清晰显示多发骨折的空间信息,可提供理想的面部整复模型,且MPR技术优于VR技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