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版本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擎[1] 叶沈俏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人文学院中文系,310028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76-86,共11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关键词批评"的理论范式及其批评实践>(11CZ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关键词批评"研究>(10YJC75103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从最初的沪剧《芦荡火种》至最终形成定型本和押韵本,在1964—1975年间经历了七个版本的历时变化,折射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律动与波折。在场景设置和人物塑造的改编上均显现了应和主流意识形态吁求而成为凸显国家权力意志的艺术编程的精神实质:场景设置具有愈来愈鲜明的家族相似性,其浓郁的革命象征意味在累积叠印中得以确立和强化;人物形象体系建构则在人物的角色、姓名的变更,动作、神貌的改造与唱词、唱腔的调整等方面对"三突出"人物塑造律令遵从践行。

关 键 词:“样板戏” 《沙家浜》版本 

分 类 号:I207.3[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