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靖[1]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084
出 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7-9,共3页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 要:长期以来被用以描述中国农业特征的“小农经济”概念,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欧洲农业状况提炼出的-个分析性概念,用来指涉相对于机械化大规模农场而存在的传统手工劳动、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家庭生产方式.对于概念工具使用,首先要将其本土化为-个与经验证据紧密结合的概念,如果说传统时期中国农业因“规模细碎、土地家户私有、依赖家庭手工劳动以及自给自足”的特征而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概念的话,那么在中国农业历经发展,对于“小农经济”的内涵与性质也当有更为经验性的把握和更具复杂性的剖析.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农经济”,当前中国农业虽然因土地制度的作用而保持了“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冶的小规模,但在机械化、商品化方面早已超越了已抽象化的“小农经济冶概念.如果大致概括当前“小农经济”的经验性内涵,可以称之为“多元经营的家庭生计”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