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静书[1,2]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2]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出 处:《语言研究》2014年第3期59-63,共5页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10&ZD117);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中古汉语语法体系研究:服务于中古汉语语料库建设的语法理论研究"(2012SJB740002)
摘 要:历史语料调查显示,现代汉语中表示推测的副词"可能"并非来自汉语史上的"可能",而是在清末时期由留日学者从日译西方文献中引进汉语的外来词。该词在日语中也是新词,属于明治时期的新汉语,用来翻译virtual、possibility。The epistemic adverb keneng(可能) is not a native Chinese word, but a loan word from Japanese during Meiji(明治) period when Japanese translated western documents using Chinese characters to express the meaning of virtual and possibility.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