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63 [2]阿合奇县畜牧兽医站,新疆阿合奇843500
出 处:《新疆畜牧业》2014年第B06期71-72,共2页
摘 要:铜是绵羊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大量研究表明,铜是动物体内一些重要酶的组成成分,或与酶的活性有关,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我国及世界许多地方均发生过羊的铜缺乏症。铜缺乏症的原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缺铜是因长期饲喂低铜水和土壤上生长的饲草而发病。继发性缺铜症是土壤和日粮中含有充足的铜,但动物对铜的吸收受到干扰,主要是饲料中干扰铜吸收利用的物质如钼、硫等含量太多,如采食高钼土壤上生长的植物,或采食工矿钼污染的或饲喂硫酸钠、硫酸铵等含硫过多的物质,经过瘤胃微生物作用,降低铜的利用。羔羊原发性缺铜症见于3~6周龄,是先天性营养性缺铜症(曾有人认为是遗传性缺铜),表现为被毛无光泽,生后即死,或不能站立,不能哺乳,运动不协调,或运动时后躯摇晃,故称为摇背症。继发性缺铜的特征性表现是地方性运动失调,仅影响未断乳的羔羊多发生于1~2月龄,主要是运动不稳,尤其驱赶时后躯倒地,持续了3~4d后,多数患羊可以存活,但易骨折,少数病例可表现下泻,则动物卧地不起。新疆的大部分地区放牧羔羊的地方性共济失调发病率高达30%,在严重缺铜地区,发病率达90%,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此,临床上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措施为补铜。
关 键 词:铜缺乏症 羔羊 运动失调 诊治 生长发育 动物体内 吸收利用 长期饲喂
分 类 号:S858.26[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