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北京100730 [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100730 [3]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年第6期712-71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摘 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多年历史,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的肺动脉漂浮导管(flow directed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PAC ),即Swan-Ganz导管。随后,利用相同原理但操作相对更为简便的脉搏指示持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临床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然而,随着应用的逐渐推广,这些侵入性(有创性)操作技术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如操作复杂、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各种穿刺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关注非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代表之一就是“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然而,尽管无创监测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但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仍受质疑,因此针对USCOM与其他测量方法(如热稀释法、超声心动图法及Fick法)结果准确性的比较正在引起关注。本文综述了USCOM目前的应用状况及前景,与其他临床常用监测手段结果准确性的比较;同时本文也讨论了USCOM结果的稳定性。
关 键 词:超声心动图法 监测技术 心输出量 应用 SWAN-GANZ导管 pulmonary 肺动脉漂浮导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分 类 号:R445.1[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6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