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附魅祛魅、缺陷及改进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晓玲[1,2]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2]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63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6期103-107,共5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行政诉讼司法政策研究"(12CFX02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CFX042);中国法学会课题"国家权力法治化视野下的行政许可监督研究"(CLS(2013)C45)

摘  要:基于理念、财政及技术手段等因素,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历史上曾一度缺失,在破除重重遮蔽后,其终得以确立。然而,《国家赔偿法》(2012年修正本)第35条的规定在体现进步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伤痛,亟需在厘清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以期更好的保障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

关 键 词: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 数学模型法 

分 类 号:D922.11[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