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前后α2-抗纤溶酶、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Ⅷ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环[1] 

机构地区:[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检验科,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60

出  处:《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327-328,共2页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摘  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很高,90%的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疗效差。肝脏能够合成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及多种抗凝因子,肝脏还是多种因子主要的灭活器官。严重肝病时产生的复杂的出血及止血功能紊乱,是最常见而重要的临床表现。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之-。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α2-抗纤溶酶(α2-AP)、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因子Ⅷ(FⅧ)的检测,探讨其对肝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关 键 词:肝癌 介入治疗 Α2-抗纤溶酶 抗凝血酶Ⅲ 凝血因子Ⅷ 

分 类 号:R446[医药卫生—诊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