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连福[1]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63-69,共7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2M5203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外在的"环境的改变"与内在的"自我改变"二重维度的有机统一。"环境的改变"就是把自然和社会改造成合乎人性的、为人的环境,实现人的"现实的自由";人的"自我改变"则是解放人的头脑、心灵、意识等,发展"人的精神的类能力",以臻于"内心的高尚"和"自身的完美"。这表明,实践终在于人实现自由和解放、成全自己为人的那一度上。确立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人的价值意韵,有助于化解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所遭际的生存危机,凸显其当代性和当代价值。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