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秉娇[1] 王东[1] 王熙楚[1] 秦瑶[1] 王苇[1] 周霞[1] 剡根强[1]
机构地区:[1]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出 处:《江苏农业学报》2014年第3期685-687,共3页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507);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出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项目(2010LX007);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210759021)
摘 要:肠球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仅次于大肠杆菌的常在菌,通常不引起发病,当抗生素大量使用或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宿主与肠球菌之间的共生状态失衡,肠球菌离开正常寄居部位进入其他器官,在毒力因子的作用下,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1-2]。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已越来越普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3-5]。目前发现的肠球菌毒力因子基因有10余种,在众多毒力因子基因中,有的基因控制产生特定的毒素,有的基因控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这些物质吸附在宿主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抵抗巨噬细胞吞噬,造成组织损伤以及免疫逃避等,有的甚至能直接损伤宿主细胞[6]。因此研究肠球菌的毒力因子,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肠球菌的致病机制,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分 类 号:S858.265.1[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