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刚[1] 闫文飞[1] 陈景[2] 严纯华[1] 周勇[1] 施鼐[3] 吴瑾光[1] 徐光宪[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昆明650221 [3]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北京100871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2001年第5期449-457,共9页
基 金:云南省校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990435)
摘 要:历史上金萃取方法广为分析化学家用于金的分离与鉴定。概括各种萃金体系,金萃取可分为Au(Ⅰ)萃取和Au(Ⅲ)萃取;或按萃取机理分为溶剂化萃取,离子缔合萃取和配位络合萃取。另一方面,溶剂萃取萃金方法相对于锌置换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的潜在优势使其日益受到湿法冶金学家的重视,各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萃金体系相继被研究和报道。最近在季铵盐类萃金体系机理研究和反萃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机理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氢键的超分子萃合物模型,在反萃方面,则提出了一种高氯酸钠水溶液和饱和氯化钾水溶液联用的两步反萃法。
分 类 号:TD953[矿业工程—选矿] TF831[冶金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