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特点及防制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金璋[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50009

出  处:《中国牧业通讯》2001年第5期60-61,共2页China Animal Husbandry Bulletin

摘  要:一、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的发病特点 1、本病的特点 本病抵抗力强(对温度、紫外线);产生免疫抑制,使鸡提高对一些疾病的敏感性,并且影响对其它疫病免疫效果;发生后多继发大肠杆菌病,呼吸道病、球虫病、隐孢子虫症、CAA、ND等。 2、当前IBD的发病流行特点 过去只感染不发病,以亚临床的形式出现,当前既感染又发病,死亡率高;多以合并症,并发病的形式发生,由于疫情复杂化而难以确诊,防制措施麻烦,常常顾此失彼,防治效果差;应用疫苗免疫之后,常常免疫失败,还有不少发病;多在应激条件下被促进发生。 3、本病的特征表现 排黄白色带泡沫稀便(脲酸盐等代谢障碍);瘸腿和四肢麻痹瘫痪;腿肌、胸肌大灶性出血(抗原抗体免疫附合物沉积的结果);法氏囊(靶器官)肿大、水肿、充出血(红葡萄样)、变性、坏死,干酪样渗出物积溜、萎缩;胸腺、肾脏、肝脏充出血、腺胃与肌胃间粘膜出血。 4、存在的问题(免疫失败)的原因 (1)母源抗体水平不齐。 (2)变异株出现(美国A、D、E、G、U28、3212株等六个) 李树根在广州地区,也分离到六个变异株,并用它们与现在我国常用的五种疫苗进行交叉免疫试验的结果表明,最佳的保护率为78%,最低的只有53%。应用现有疫苗与流行感染的病毒型不同,从而免疫失败。 (3)超强毒出现 自从1987年以来,在比利时、荷兰、法国北部、英国和意大利、南非、以色列以及近东各国都先后报导出现了一种极毒型的IRDV即VVIBDV,也叫超强毒。 李德山等(1991年)也分离到了超强毒,人工感染36个小时健康雏鸡100%发病,死亡率60%。 幸桂香、王锡坤等(1992年)又分离到一株能使10周龄健康鸡100%发病,85.7%死亡的超强毒。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在分离病毒的技术水方面达到了一定的高�

关 键 词: 传染性法氏囊炎 发病特点 防制 疫苗 免疫程序 

分 类 号:S858.31[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S855.3[农业科学—兽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