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根兴[1] 曹建华[1] 何师意[2] 徐胜友 陶于祥 滕永忠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南京210095 [2]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桂林541004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2001年第7期704-709,共6页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972087;492721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632100)
摘 要:对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1号洼地出口泉进行了岩溶水HCO_3^-输出碳的年内变化监测和模拟灰岩土壤系统水排碳作用的实验分析,野外土壤剖面中CO_2浓度和排放强度变化的观测,土壤碳和岩溶水无机碳的δ^(13)C大测定,提出土壤碳转移是岩溶水排碳作用的物理基础,因而其所表现的对大气CO_2汇效应实际上是生物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向系统外的排出.供试系统的汇效应达到21~26 tC/(km^2.a),系统在春、夏、秋和冬季的汇、源效应的强度比分别为0.077,0.099,0.002,0.004.
关 键 词:岩溶水系统 排碳作用 土壤有机碳 碳转移 桂林 大气二氧化碳效应
分 类 号:P641.134[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S152[天文地球—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