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鲁朝晖[1] 徐静[1] 马良国[1] 张日昆[1]
出 处:《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第6期504-505,共2页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 :探讨伤寒的临床特点和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 :对近 2 0年来收治的 32 0例伤寒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 115株伤寒杆菌进行了常用药敏检测 (采用纸片法 ) ,将其试验结果分为两组 ,即 1980年 1月~ 1990年 12月组 (A组 )及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月组 (B组 ) ,对其耐药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伤寒的临床表现中 ,极期不规则发热占 6 2 8% ,肝脾肿大分别占 5 0 6 %和 5 4 4% ,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占 72 %。并发症中肠出血占 12 % ,中毒性肝炎占 5 9% ,中毒性心肌炎占 3 4%。药敏试验表明 :近 10年来伤寒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比 10年前明显增加 (P <0 0 1) ,耐药率 :氯霉素为 6 0 %、庆大霉素为 5 3 1%、SMZ TMP为 90 9%、卡那霉素为72 7%。结论 :发热、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仍然可作为伤寒的“三大特征”。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最低 (5 3 % ) 。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