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南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出 处:《新医学》2001年第10期605-606,共2页Journal of New Medicine
摘 要:1 引言 随着麻醉和手术水平的提高,剖宫产术在解决难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产钳助产在产科临床中仍有一席之地.为积累临床经验,本文对 43例低位产钳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1995年1月至 1999年12月共行低位产钳术 (产钳组 ) 43例,占同期经阴道分娩总数的 2.4% (43/1820). 其中胎儿宫内窘迫 23例 (54% ), 胎位异常 10例 (23% ), 宫缩乏力 4例 (9% ), 第二产程延长 3例 (7% ), 其它 3例 (7% ), 本组病例具备以下行低位产钳术的条件: ①无头盆不称 ; ②胎先露为顶先露 ; ③子宫颈口已开全 ; ④胎儿先露部的骨质已达坐骨棘 3 cm以下,胎儿双顶径在坐骨棘水平以下 ; ⑤胎膜已破.以同期非产钳助产的阴道分娩孕妇 46例作为对照,其中胎儿宫内窘迫 23例 (50% ), 胎位异常 11例 (24% ), 宫缩乏力 5例 (11% ), 第二产程延长 4例 (9% ), 其它 3例 (6% ), 与产钳组比较具有可比性 (P>0.05).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