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及中药治疗影响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佘靖[1] 张炳厚[2] 刘红旭[2] 邓新荣[1] 金敬善[1] 谢幼红[2] 王斌[2] 胡昕[3] 

机构地区:[1]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北京100010 [2]北京中医医院 [3]北京鼓楼中医医院

出  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第5期42-44,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

摘  要:目的:研究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及中药治疗影响。方法:134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于治疗前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ET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NO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病例子清胆利湿汤(丸)治疗,部分经治疗获效患者复查了ET、NO。结果:患者血浆ET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中药治疗获效后血浆E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NO水平有所下降,接近正常人水平(P>0.05)。ET水平与证候轻重无明显关系,NO水平随证候程度由轻到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单纯胆囊炎患者血浆ET、NO水平均略高于合并胆石症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单纯胆囊炎组血浆ET、NO水平均有下降,其中NO水平下降明显(P<0.05)。合并胆石症组治疗后血浆ET、NO水平亦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且均无统计学差异。胁肋疼痛较重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胁肋疼痛较轻者及正常人,NO水平则无明显差异;脘腹痞满较重者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脘腹痞满较轻者,ET无明显差异。结论: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与血浆ET、NO水平有关。清胆利湿汤(丸)可能通过调整患者血浆ET、NO水平,改善胆囊功能,促进胆汁排泄,消除临床症状。

关 键 词:慢性胆囊炎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肝胆湿热 中药治疗 病理 

分 类 号:R259.756.1[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