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与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温晓红[1] 

机构地区:[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出  处:《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89期38-45,共8页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摘  要:一般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应该是该产品技术性能复杂、科技人员比例大、产品的附加值高的行业。目前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的领域和产品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和划分。国际上在进行研究和比较时,普遍采用的在OCED的研究与开发(英文简称R&D)强度指标。1986年,OCED第一次正式确定界定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的统计意义,并将R&D强度,即研究与开发经费占产值的比重作为界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指标。20世纪80年代,有6类产业确定为高新技术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中知识和技术因素的急剧增长,OCED进一步完善了指标体系,在R&D经费方面,不仅考虑直接的R&D经费,而且还考虑间接R&D经费,并分别采用R&D总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直接R&D总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和直接R&D总经费占增加值的比重三项指标对其成员国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最后确定了指标值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4类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即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讯制造业和医药品制造业。与20世纪80年代OCED确定的6类高新技术产业对照,原来的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与设备制造业已经被淘汰。这说明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高新技术产业包含的具体领域也在变化之中。

关 键 词:WTO 北京 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 对策 

分 类 号:F124.3[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76.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