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红军[1]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
出 处:《财经政法资讯》2001年第6期13-16,共4页Information of Economics and Law
摘 要:偷窃行为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历史见证人。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我国奴隶社会时期,便有了偷窃方面的历史记载,有关偷窃行为的研究早在那时就进入了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视野。如周礼天官小宰:“五日刑职以除盗贼”。荀子化中有:“盗不窃贼不刺”。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经济学家贝卡利亚和边沁曾利用明确的经济计算研究偷窃等违法行为,但不幸的是,当时并没有开展这种研究的宏观氛围,以至在近一个世纪以来被人们淡忘了。到了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偷窃行为这个颇具争议性的社会问题才真正进入到西方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中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5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