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度分级与QT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孟红涛[1] 杨晓燕[1] 朱建国[2] 刘锐[1] 于红[1] 崔长琮[2] 

机构地区:[1]武警陕西总队医院,西安710054 [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710061

出  处:《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第4期219-220,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摘  要: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各分级中QT离散度 (QTd)的变化。方法 不稳定性心绞痛 112例 ,根据Braunwaldclass把不稳定性心绞痛按危险度分为BraunwaldⅠ级、BraunwaldⅡ级、BraunwaldⅢ级 ,分别比较这三级QTd的变化。结果 BraunwaldⅠ级、BraunwaldⅡ级、BraunwaldⅢ级的QTd分别为 (8 4± 7 1)ms ,(5 1 3± 11 8)ms ,(75 8± 13 6 )ms ,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 2 12 % (1/47)、2 7 78% (10 / 36 )和 5 1 72 % (15 / 2 9) (BraunwaldⅡ级和BraunwaldⅢ级与BraunwaldⅠ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危险度增大时 ,QTd也随着增大 ,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关 键 词:不稳定性心绞痛 QT离散度 危险度分级 

分 类 号:R541.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0.41[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