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中心,110135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外科
出 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年第10期1231-1233,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1462);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875);辽宁省公益科学基金项目(2016003001)
摘 要: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修复是目前康复界热议的话题,由于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运用传统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手段对于细胞水平损害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往往难以逆转[1]。内源性神经干/祖细胞(endogenous neuralstem/progenitor cell,eNSC/eNPC)[2-3]在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学者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病理生理反应,以及如何能够调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使其有利于脊髓损伤的修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重新激活和动员成熟脊髓的eNSC,可以使eNSC能够分泌营养因子,从而提供有利于神经生长的内环境,形成新的神经元和新的少突胶质细胞,使神经再生和残余轴突再髓鞘化,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4-5]。脊髓损伤的方式不同,其对于eNSC的激活也有所不同[6-9]。在治疗方面,除了药物,康复界近几十年兴起的物理治疗,如电针、高压氧、磁刺激和运动训练,其作用机制都与eNSC的激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9-12]。本文就脊髓损伤后的内环境、脊髓损伤的方式及物理治疗对eNSC增殖及分化之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