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铸剑》与小说《铸剑》:表现主义的两副面孔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傅智伟 符杰祥[1]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0240

出  处:《鲁迅研究月刊》2018年第11期52-66,共15页Luxun Research Monthl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67)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27年4月,鲁迅在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完成了自己的小说创作《铸剑》。时隔九十年,波兰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Grzegorz Jarzyna)在中国上海将《铸剑》搬上了话剧舞台。自2017年12日10日起,亚日那的话剧《铸剑》开始在上海、哈尔滨、北京三地巡演。巡演的过程中,亚日那对话剧做了诸多调整,最后带着经过完善的话剧于2018年5月5日-7日重返上海。因为改编的效应,话剧《铸剑》在上演之后引发热议。其中的焦点问题便是:是一个《铸剑》,还是两个《铸剑》?

关 键 词:《铸剑》 话剧舞台 小说创作 表现主义 1927年 焦点问题 上海 哈尔滨 

分 类 号:I21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