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鲁瑶[1]
出 处:《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67-80,共14页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 金:上海音乐学院2016年“音才助飞”项目阶段性成果.
摘 要:塔鲁斯金《牛津西方音乐史·十九世纪音乐》沿袭其一贯的治学方法——将音乐研究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语境中,以鞭辟入里的文字勾勒出十九世纪纷繁的历史—音乐文脉,并从中激发出惊人的洞见。本文从塔鲁斯金对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慢乐章引人瞩目的重点叙述入手,继而追问他将布鲁克纳放置在第十四章"交响曲走向(超越)民族化"[The Symphony Goes (Inter) National]的用意为何,布鲁克纳又在哪些层次上与民族性有所勾连。随后扩大视角至塔鲁斯金在整卷《十九世纪音乐》中对于十九世纪"民族主义"及相关概念的多次阐述,考察并梳理其中提及的民族性、种族主义、德奥民族身份认同等话题。最后结合其他史料及文献,推测并论证塔鲁斯金仅以章节标题暗示、但行文中未详细阐述的话题:布鲁克纳矗立于德奥民族主义之中,但呈现出超越性姿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