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康康 秦小光[1,2] 杨晓燕 许冰 张磊[1] 穆桂金 魏东[6] 王春雪[6] 吴勇 田小红 林永崇 李文 刘嘉麒[1,3] 焦迎新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4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4]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 [5]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6]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长春130012 [7]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 [8]若羌县文物局,若羌84180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年第2期398-407,共10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编号:2014FY210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2187)资助
摘 要:罗布泊地区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最东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诸国之间东西交往、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之间南北来往的重要节点和枢纽.以往该地区人类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铜时期(小河-古墓沟)和汉晋时期(楼兰),而对于罗布泊地区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却少有报道.文章针对野外考察新发现的一处埋藏石制品,通过对剖面沉积环境、年代学和石制品功能分析,获得了该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直接证据.沉积剖面粒度指标指示当时这里为水动力弱的湖心环境,表明该标本为原地埋藏、未经二次搬运,推测是当时古人在湖区活动的遗落物.根据石制品地层关系和沉积地层AMS^(14)C年代学结果以及石制品表面淀粉粒提取和微痕观测的结果,可以确认在晚更新世末期(约13cal ka BP)罗布泊地区存在古人采集小麦族(Tribe Triticeae)植物和根茎类植物等作为植物性食物并利用石制品进行简单加工的行为.晚更新世末期罗布泊西岸入湖三角洲地区环境条件适宜,可能已是一处人类活动较频繁的绿洲湿地区.
关 键 词:罗布泊 石制品 淀粉粒和微痕 晚更新世末期 绿洲
分 类 号:Q981[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