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11期46-52,共7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中国画报史:国家中的社会变迁"(项目编号:15BF0717)的研究成果
摘 要:1930至1940年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段发生了一次美国新闻界对中国形象塑造的巨大转变。通过对斯诺、史沫特莱等新闻人创作的新闻文本进行详细梳理,探讨这些新闻文本塑造的中国新形象与此前的中国旧形象之间的他者身份形象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被看作是美国在彼时重塑主体性的思潮在新闻领域的实践。透过这一转变,结合对当时美国社会历史情境的分析,发现了一个美国新闻史当中的"中国时刻",以及这种新形象在整个西方有关中国的形象的谱系中如何延续,以及这种新形象如何在进入美国话语后参与建构了美国的自我反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