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近海M9.0地震之前的地表位移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界宏[1] 温士忠 刘正彦[3,4] 服部克巳 韩鹏[5] 芳原容英 汪中和[8] 叶大纲 颜宏元 章菲[11] 陈界宏[12] 江在森 

机构地区:[1]国立中正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嘉义621 [2]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台北106 [3]国立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中坜320 [4]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国立中央大学,中坜320 [5]千叶大学科学研究生院,稲毛 千叶263-8522 日本 [6]电气通信大学信息工程研究院通信工程及信息学系,调布 东京 日本 [7]电气通信大学地震电磁研究站,调布 东京 日本 [8]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台北115 [9]国立台北大学不动产与城乡环境学系,新台北237 [10]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坜320 [11]北京工业大学 [12]台湾国立中正大学 [1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出  处:《国际地震动态》2014年第6期5-13,共9页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摘  要:本研究利用1 243个架设于日本地面的GPS台站所取得的每日地表位移资料,来揭示2011年3月11日毁灭性的M9东北-近海地震前的地表位移。研究中用HHT(希尔伯特-黄)带通滤波扣除长期板块运动、短期噪音及与频率相关的变化的影响,所得的残余位移资料与东北-近海地震相关的震源机制参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由残余地表位移推断出的南向运动与东北-近海地震断层的走向一致,并且在震前第65天变得尤为明显。这项观测显示剪应力在东北-近海地震的潜伏期非常重要。在震前第47天,西向的地壳运动与最大水平压应力轴的角度一致,该向西运动范围涵盖了整个日本,并在距离震中75km的地方形成了一块受阻的区域(42°N,142°E)。本研究还将水平位移与从残余GPS资料得到的垂直位移结合构建全面的图像,用来判断俯冲带破坏性地震的地表形变。

关 键 词:地表位移 全球定位系统 希尔伯特-黄变换 东北-近海地震 

分 类 号:P315.725[天文地球—地震学] P228.4[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