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  被引量:140

The Achievements, Limitation and Prospects of Chinese Regional Architectu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邹德依[1] 刘丛红[1] 赵建波[1] 

机构地区:[1]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出  处:《建筑学报》2002年第5期4-6,共3页Architectural Journal

基  金: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0078036;项目名称:改革开放20年中国建筑文化的演进及其前瞻)

摘  要:文章认为,在中国现代建筑的创作中,地域性建筑是成就最高、最具独立精神的创作倾向。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间的三次浪潮,反映出地域性建筑的进步历程,1980年代以来,地域性建筑逐渐形成多元多价的繁荣景象。目前,我国地域性建筑的局限在于“形式本位”,同时缺乏技术因素的支持。中国地域性建筑有着广阔的未来,关键在于树立全球化和地域性共处、技术性与地域性并进、经济性服从综合效益、解开形式情结的创新等一系列新观念。

关 键 词:地域性建筑 多元多价 形式本位 持续发展 中国 

分 类 号:TU201[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