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维东[1] 吕金捍[1] 戈朝辉[1] 李平[1]
机构地区:[1]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银川市750004
出 处:《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0年第1期76-77,共2页
摘 要:自Masquele1992年证实了腓肠神经轴性血管岛状皮瓣的切取后,临床应用的成功报告逐渐增多,并证实了该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可靠、皮瓣厚薄适中,旋转移位弧度大,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等优点。本文总结了应用该皮瓣修复胫前、踝及足部皮肤缺损,通过皮瓣切取方法和方式的改良,可明显地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减少或避免皮瓣边缘处血供不足,防止皮瓣筋膜蒂扭转、牵拉及蒂部覆盖困难等问题。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8~39岁。皮损部位:小腿上1/3前侧6例,踝部4例,足跟部4例,足背4例。皮损面积:4.5cm×5cm~9cm×15cm。顺行转移6例、逆行转移12例。皮瓣蒂长10cm~17cm。除2例早期病例出现皮瓣远侧边缘部分环死,延期愈合外,余全部成活。 2.皮瓣设计:根据所需修复缺损创面的部位、大小,在小腿后侧腘窝中点与跟踺外侧缘作一轴线,在此轴线上设计顺行或逆行两种皮瓣切取方式,顺行转移皮瓣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为蒂,皮瓣设计在小腿后侧下1/3处,远端可达踝上5cm处。皮瓣蒂部可解剖到腘窝处。形成的顺行转移皮瓣可以用于修复膝下、膝外侧和小腿上1/3处的皮肤缺损。逆行转移皮瓣皮瓣设计于小腿中上1/3处,以腓肠神经及伴行小隐静脉为蒂,蒂部的转折点不同,位于外踝上5cm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