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丽红[1] 陈木宏[1] 郑范[1] 王汝建[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2]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出 处:《科学通报》2002年第14期1098-1102,共5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4999956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20000785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编号KZCX2-108)资助
摘 要:研究了南海南部ODP184航次1143站约1.2MaBP以来岩芯中的放射虫化石.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得出以下沉积分布特征:1.2MaBP以来该海区放射虫动物群的丰度水平经历了由0.9MaBP以前的极低水平,到0.9~0.65MaBP的小幅度升高,以及0.65MaBP之后大幅显著回升的变化过程,丰度值在整个过程中呈阶段性逐步上升趋势,并存在规律性周期波动.分析认为,0.65 MaBP以后放射虫丰度的显著升高指示0.65 MaBP以后该海区属典型的上升流区,推测其原因为东亚季风的逐步强化.频谱分析发现,放射虫指标的变化在0.9MaBP之后存在约0.20 Ma的旋回周期,同本海区其他古海洋学指标的周期分析结果有良好对应,这一结果可能指示本海区特殊的古生态环境周期演变特征,同时,对0.1Ma和23 ka的轨道周期也有所响应.此外,放射虫的多项指标综合显示了大约0.47 MaBP存在的明显变化界线,在此年代之后放射虫动物群开始呈现显著的群落结构稳定,丰度值保持较高水平波动的状况,指示了0.47MaBP前后一次海洋生态环境突变事件.
关 键 词:1.2MaBP以来 放射虫 南海南部 分布特征 环境变化 ODP184 海洋古生态环境 岩芯
分 类 号:Q915.811.3[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