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超英[1]
机构地区:[1]安徽省淮北市中心血站,235000
出 处:《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年第3期290-292,共3页Journal of Clinical Transfusion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有效成分及残留白细胞含量的变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去白细胞四联血袋采集全血分离制备成新鲜血浆,加入1μmol/L亚甲蓝,置4℃、光照度30 000~35 000Lx的可见光下左右摆动照射30min。留取白细胞滤过前和亚甲蓝光照处理后新鲜血浆各10ml,分别计数白细胞并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总蛋白含量,同时计算有效成分回收率。结果经MB-P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中Ⅷ因子和Ⅴ因子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他凝血因子活性减少不明显(P〉0.05);残留白细胞计数由(5.72±1.56)×106个/U下降到(1.14±0.37)×104个/U(n=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滤除白细胞和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法对新鲜血浆处理前后的主要成分影响不大,可以满足临床安全输血的需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