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淑芳[1] 熊旭东[1] 闫国良[2] 施荣[1] 陈莉云[1] 汪坚敏[3] 张悦蕾[1] 庞辉群[1]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ICU科,上海200021 [2]上海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上海200071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200011
出 处:《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7期1432-1436,共5页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10dz1973100)
摘 要:目的:观察通腑泻肺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将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西医常规方法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腑泻肺方,对照组加用安慰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蛋白(HMGB1)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1)PP人群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5天、第10天肺系症状(发热、咳嗽、痰量、气喘)及腹胀积分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第5天、第10天便秘积分较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0天便秘积分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同期比较,治疗组在第5天、10天痰量、气喘、腹胀、便秘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RP、HGMB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P水平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CRP、HGMB1和VI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泻肺方的干预治疗明显提高AECOPD疗效,改善AECOPD患者咳痰、气喘、腹胀及便秘症状,干预机制可能与降低CRP、HGMB1水平有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