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薇[1]
机构地区:[1]重庆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出 处:《音乐创作》2014年第8期175-176,共2页
摘 要:贝多芬很好的继承了前人在奏鸣曲式方面的很多优点,然后结合自己的一些创作思想,创作了很多有名的乐章。笔者就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和手法以及小提琴演奏技法方面着手,分析该协奏曲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等相关的创作特点,由此总结出贝多芬在创作中的交响性思维。贝多芬的这种交响性思维不仅在技巧上继承前人,而且还蕴含了他自己对音乐的想法和感情。所以D大调协奏曲的表达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与思想性,不仅形象千变万化、栩栩如生,规模盛大而且构思极为巧妙。在这些方面来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比起他的交响曲来说还是不相上下的,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