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格”到“地域”——“岭南画派”文化认同身份的转换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慧平[1] 

机构地区:[1]广州美术学院

出  处:《美术学报》2014年第3期21-27,共7页Art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一般项目"转型时期中国城市新移民艺术家的地方感与文化认同研究--以岭南画派为例";基金号为:12BF04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岭南画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基金号为:2012ZGXM_0010

摘  要:文化认同感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身份的产生及变化与地域密切相关,正是有了对地域的认同,才能形成身份的归属。艺术流派的形成是基于风格、地域、艺术思想、师承等各种因素为前提条件的,当一个地域的绘画风格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开始出现开宗立派的杰出人物,进而出现进一步的传承关系后,出于当地文化传承与认同的需要,这种具有地域指向的绘画流派出现就会成为必然。这也是"折衷派"经过"新国画派"、"岭南派"诸名称的嬗变后,最终被等同于"岭南画派"的原因所在。这时,"岭南画派"最终完成了从"风格"指向"地域"的嬗变。

关 键 词:岭南画派 风格 地域 文化地理学 认同 

分 类 号:J209.2[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