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川省县级合作金库损益分析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成功伟[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985工程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出  处:《兰州学刊》2014年第6期41-45,共5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3CZS072);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skqy201314;skgt201102)

摘  要:民国时期,四川省建有县级合作金库121处,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地区。县级合作金库是民国时期四川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基层金融机构,主要办理合作社农民贷款、存款和汇兑业务。1940年以前,四川各县合作金库大都处于盈利状态,但盈利数额较小;1941年以后,各县合作金库则出现可较普遍的亏损状况,金库的日常运行都难以正常维持。物价上涨、合作金库转贷利息较低等是导致四川各县合作金库营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合作金库 利息 损益 

分 类 号: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