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淘涛 汤爱玲[1] 老成暖 陈文标[1] 江美嫦 关健明[1] 周阳[1]
机构地区:[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528248
出 处:《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第15期2484-2486,共3页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基 金:2012年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208125)
摘 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治疗+乌司他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12、24、72h5个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肌钙蛋白T(TNT-HS),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治疗后30d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水平高,住院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HS-CRP的含量在2—24h逐渐增加.24h后逐渐下降:两组的CK-MB、TNT—HS含量在2~12h均逐渐升高。12h后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减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而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分 类 号:R542.2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