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7期74-76,共3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编号:20100314-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D05B07);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编号:2011201029)
摘 要:从氮肥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作用下辽南地区的水稻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了耕层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并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耕层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升高;有效磷含量在拔节期之前呈增加趋势,而在拔节期之后则呈波浪形变化;速效钾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随着追氮次数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有效磷含量则呈无规律性变化;随着生育期推进,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则呈无规律性变化。与其他施氮模式相比,3次追肥的施氮模式能够在整个生育期为水稻提供较充足的有效养分,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综合考虑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特性、产量性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等因素,初步筛选出3次追肥为辽南地区水稻生产中的高效施氮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