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晓明[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 处:《文艺争鸣》2014年第7期6-23,共18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0&ZD098
摘 要: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中国当代文学赢得国际声誉,也促使国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公允些,不那么为偏见和道听途说所左右。如今说莫言以及他的一批同道,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这样的评判当不至于引起太大的争议。说出这样的评判,并非我们要对莫言项礼膜拜,或者躺倒在这个高度的阴影底下乘凉。或许可以说,对莫言最真诚的尊敬,莫过于去思考中国当代文学何以是由莫言在今天来代表高度?莫言何以能/何以会代表这样的高度?这个高度是从何处来,又能到何处去?其实这个问题更加学理化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今天中国文学的这种状况是如何形成的?它还能(要)如何拓展进一步的路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