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翟明国 郭敬辉 李忠 杜民[2] 任江波 梁世荣 杨丽娟
机构地区:[1]不详 [2]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矿产所
出 处:《海洋地质》2014年第2期64-80,共17页
摘 要:苏鲁造山带是否向东延伸到朝鲜半岛以及怎样连接的问题在过去十年一直存在争论。这里报道一些包括如下的最新成果:(1)在南朝鲜发现了榴辉岩以及退变榴辉岩杂岩(洪城杂岩),榴辉岩呈透镜体出现约在820-810Ma的花岗片麻岩中。榴辉岩的锆石SHRIMP测年指示变质时间约230Ma,原岩的时代约880Ma;(2)狼林(Rangnim)、京畿(Gyeonggi)、岭南(Yeongnam)三地块的基底具有亲华北地块基底的特点。然而,京畿地块包围的若干或大或小的洪城杂岩(Hongseong),其与苏鲁造山带的岩石相似;(3)狼林及京畿地块内部的两个古生代盆地具有类似华北地块的古生代构造一地层:(4)临津江带和沃川带并未显示有碰撞造山带的变质特征。据此,本文提出了地壳断离和逆冲模式,认为扬子地块和中朝克拉通之间的碰撞带保留于朝鲜半岛西缘一带。扬子板块超高压变质岩石圈的下部俯冲至朝鲜半岛之下,后来并未抬升到地表。俯冲的扬子下地壳(洪城杂岩)发生断离并逆冲到朝鲜半岛之上,后来插入京畿地块的基底岩石中。扬子上地壳可能与下地壳分离,并沿着湖南和Chugaryong剪切带逆冲。临津江带和沃川带可能代表了分离出来的扬子上部地壳,它们现今状态受中生代走滑剪切带控制。所有这些断离的上、下的地壳板片在晚侏罗和早白垩构造事件中遭受了严重变形,最终形成现今地质分布和特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