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美红[1]
出 处:《临床误诊误治》2014年第8期65-65,共1页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
摘 要:1病例资料 女,2012年5月9日出生。因接种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苗及第3剂乙型肝炎疫苗后发热20 h就诊。母乳喂养,发育正常。以往接种计划内疫苗未出现异常。但因家长疏忽,A群流脑疫苗及第3剂乙型肝炎疫苗延至8月龄接种。接种前10 d,患儿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症状,不伴发热、咳嗽,精神食欲好,未予治疗。接种当日,患儿仍有部分上述症状,家长咨询工作人员,告知可正常接种。遂于2013年3月7日接种A群流脑疫苗及第3剂乙型肝炎疫苗( A群流脑疫苗批号20111109-1,有效期2013年11月13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乙型肝炎疫苗批号20101161-1,有效期2013年11月8日,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接种过程中患儿无任何异常表现,接种后观察30 min,无不适,返回家。接种后2 h,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8.2℃,精神如常,无其他异常。家长予冰袋及擦浴等物理降温。4 h后体温升至39.3℃,服用布洛芬40 mg,3 h后体温降至37.0℃。但之后体温曾升至40.0℃。为求诊治来我部就诊。查体:体温39.1℃,脉搏130/min,呼吸35/min。生长发育正常,精神好。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咽稍红,双侧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查血白细胞6.3×109/L,淋巴细胞0.453,中性粒细胞0.532,单核细胞0.150,血红蛋白110 g/L,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柴桂颗粒、利巴韦林颗粒及布洛芬混悬液等治疗。接种后第2天体温升至40.2℃,予利巴韦林0.1 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抗病毒及维生素 C 1.0 g 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支持治疗,并对症处理发热。患儿体温数次超过39.0℃,但精神状况良好,无嗜睡现象。接种后第3天清晨,患儿体温38.2℃,后颈部及背部渐出现不规则小型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确诊为幼儿急疹,继续前述治疗,晚上皮疹波及全�
关 键 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 猝发疹
分 类 号:R186[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R515.2[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