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晓燕[1] 李冠武[1] 常时新[1]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出  处:《微循环学杂志》2014年第3期68-70,76,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856)

摘  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受损为特征[1],表现为骨重塑失衡、骨强度降低和骨折易感性增加[2]的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全身性慢性骨骼疾病[1]。它是一个“无声息的疾病”,往往被人们忽视,直到发生骨折才被察觉[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OP 和与此相关的骨折正迅速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对医疗服务资源是一个相当大的经济负担[2]。

关 键 词: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防治 公共卫生问题 医疗服务资源 骨骼疾病 人口老龄化 

分 类 号:R543.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681[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