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新近纪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万传彪[1,2] 孙跃武[2] 薛云飞[1] 乔秀云[1] 金玉东[1] 张一勇[3] 

机构地区:[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163712 [2]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长春130026 [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7期1429-1442,共14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701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270277)资助

摘  要:依据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首次新近纪全取芯井样品中获得的丰富孢粉与藻类化石的分布特征,自下而上划分出两个孢粉藻类组合,命名为Caryapollenites simplex-Momipites coryloides-Celtispollenites sp.-Tsugaepollenites igniculus组合和Artemisiaepollenites minorBetulaceoipollenites sp.-Carpinipites sp.-Polypodiaceaesporites sp.组合,分别分布于大安组和泰康组中下部;前者的地质时代为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后者为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初期.依据孢粉藻类组合特征,推测研究区大安组沉积时的气候相当于现代的暖温带至北亚热带中生气候,植被基本上为落叶阔叶,间夹少量常绿阔叶的针阔叶混交林,林下有少量蕨类植物,局部有淡水浅水湿地;泰康组沉积时其植被仍以落叶阔叶间夹有少量常绿阔叶的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林下旱生草本植物较为发育,处于暖温带至北亚热带中生偏旱范围之内,但比大安组沉积时期更凉一些和更旱一些.上述孢粉组合特征确定的地质时代以及古植被和古气候分析结论,丰富了松辽盆地中新生代孢粉地层学研究内容,为今后松辽盆地井下新近纪孢粉地层对比提供了最新参考资料,为邻区新近纪生物地层对比以及古植被和古气候分析提供了孢粉学证据.

关 键 词:松辽盆地西部 中新世 上新世 孢粉 藻类 古气候 

分 类 号:P534.61[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4[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