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正英[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遗产》2014年第5期19-28,共10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出土文献及佚文献文艺思想研究"(07BZW019);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30212101)阶段性成果
摘 要:"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学史上四大公案之一。自孔颖达始,质疑司马迁这一说法的核心依据是"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经历代学者努力,现已从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辑得"逸诗"一百八十五首,其中新公布的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又一次性贡献十七首《诗经》"逸诗",并为"十分去九"删诗幅度提供了文本范例,还启示体认"去其重"是既去重复篇目,又去相近内容。随"删诗"说渐趋公认,孔子删《诗》时间成新问题。据有关史料证明,"诗三百"的删定必在孔子中年时期,而不会发生在赋诗活动沉寂二十几年后的晚年,其"自卫反鲁"后的主要工作是"乐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