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辉[1] 崔焕忠[1] 杨欢[1] 秦贵信[1] 常晓博 尹健[1] 高云航[1]
出 处:《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年第8期1135-1139,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Immunology
基 金: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2011-Y28);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2GB2B100106);吉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20140101028JC)
摘 要:干扰素( Interferon,IFN)是有效抵抗病毒入侵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先天性免疫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病毒抑制干扰素产生的信号转导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 IFN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与Ⅱ型IFN都具有抗病毒作用,但Ⅰ型IFN 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关键因素[2]。 I 型IFN可由多种细胞产生,II型IFN只能由NK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等特定细胞产生。Ⅰ型IFN既然为抗病毒先天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因子,那么它是如何产生,
关 键 词:抗病毒干扰素 信号转导机制 多功能细胞因子 Ⅰ型IFN 先天性免疫 调控 抗病毒作用 抗病毒感染
分 类 号:S855.3[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