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吉林长春130041
出 处:《中国康复》2014年第4期300-303,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摘 要: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 ,M Ns )最早由Rizzolatti等[1-2]发现,根据镜像神经元的特点推测,镜像神经元系统很可能是观察者理解其他个体动作的神经生理学基础[3],该系统提供了统一动作感知和动作执行的"观察-执行匹配机制[4]。镜像神经元系统不仅在个体执行动作时兴奋,而且在观察其他同类执行相同或相似动作时也兴奋,因此镜像神经元在动作观察、动作模仿、运动想象、运动学习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5-6]。镜像疗法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 Visual Feedback ,M VF)或平面镜疗法(mirror thera-py ),由Ramachandran等[7]于1995年提出,最初用于治疗幻肢痛和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现多应用于单侧肢体受累的患者。在镜像治疗中,患者看到完好侧肢体运动的镜像,就可以激活相应皮层的镜像神经元,脑电图证明,其放电形式与实际执行动作时脑区电活动一致[8],因此有助于恢复受累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正是由于视觉反馈可以影响中枢感觉、运动区的皮质电活动,同时中枢又是具有部分可塑性的,因此,通过视觉反馈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也就有了可行性。镜像疗法作为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现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