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廖有平 胡国瑜[1]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科, 长沙410011

出  处:《临床内科杂志》2014年第7期500-501,共2页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

摘  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09年ITP国际工作组[1]基于对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深入认识,建议将其改名,缩写仍为ITP.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发病机制与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有关.近年来,ITP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免疫破坏并不是ITP的唯一发病机制.

关 键 词: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巨核细胞 

分 类 号:R558.2[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