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符号理论:少数民族研究中的新维度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聂丽君[1,2] 李兵[3]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2]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3]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  处:《思想战线》2014年第5期17-22,共6页Thinking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文学艺术中的零符号研究"阶段性成果(10YJC751041)

摘  要:零符号作为一种元符号,在中西方语境中有着共通性和互补性。零符号包括空符号、数字0以及符号空,可以是实在的空间及事物,也可以是人造的代码,其能指或基本所指都是空无。零符号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修辞学、建筑空间等领域,而纸币—零符号和网络—零符号则已成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对象。对零符号的认知昭示着人类自身理性的进步,零符号强大的衍生性及象征、隐喻等功能,使其得以借用到其他学科。在民族学的田野里,"主位"与"客位"的转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研究者对地方性知识的把握和梳理,直接关系到其学术性知识的建构,即使是以客观描述为本的民族志,也难以规避某些盲点甚至是谬误。零符号理论的介入,将有助于我们反思田野的知识生产,正视其尴尬与局限,更加注重文化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及其判别、来源和引申。

关 键 词:零符号 知识生产 傈僳族 创世纪 

分 类 号:C912.4[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