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悟殊[1]
机构地区:[1]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
出 处:《文史》2014年第3期5-57,共53页
摘 要:本文就敦煌摩尼教寫卷《下部讚》之三首音譯詩偈,在西方學界語言學研究的基礎上,參合漢文音譯習慣,着重依據傳統漢籍、漢譯佛典以及近年霞浦發現之新資料,藉助傳統史學的考據法,首先申論《下部讚》輯入音譯詩偈之原因,繼而討論第一首音譯詩偈,指出其由於多有文字脱落,復缺題簽,因而儘管學界就其殘存文字有所復原,但多難確定,更無從確認該詩偈之内容;然作者在寫卷意譯詩偈中發現該偈名稱遺迹,通過對偈名之辨釋,蠡測其大體内容。就第二首音譯詩偈,作者在把握音譯意群大體含義的前提下,比照漢文摩尼經的意譯用語,加以擬譯;同時,辨釋該偈本來之名稱。至於第三首音譯詩偈,雖然題簽完整,但爲西方學者所誤讀,作者商榷有關之觀點,論證該詩偈乃摩尼僧特爲華夏信衆編撰音譯,不能以胡文本爲準,簡單進行"參校";另對詩偈的錯筒進行辨析,加以調整,重新解讀全偈意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