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年第8期943-945,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基 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Z131107002213114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重点项目(BYSY201208)
摘 要:随着心肺复苏技术水平的提高,接近50%的心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可以恢复自主循环,但仅有10%的患者复苏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绝大多数患者由于神经功能严重受损而死亡或致残.低温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后,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神经后遗症的发生,改善了长期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也仅49% ~55%.既往已有一些研究发现,脑电图痫样复合波、双侧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缺失及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均可能提示神经功能预后不良.但对临床实践而言,操作过程均较复杂、可行性较差.血清学指标则相对简便易行,且有重要神经功能预后价值,故现将心脏骤停并接受低温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相关血清学指标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关 键 词:神经功能恢复 长期存活患者 低温治疗 心脏骤停 预后标记物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心肺复苏技术 弥漫性脑水肿
分 类 号:R541.7[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