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02-2010年宫颈癌流行状况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1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闫蓓[1] 杨黎明[1] 杨琛[1] 吴铮[1] 李小攀[1] 高玉堂[2] 孙乔[1] 

机构地区:[1]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伤害防治与生命统计科,上海200136 [2]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

出  处:《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年第4期506-50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基  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训(PWRq2012-24)

摘  要: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宫颈癌发病、死亡及生存情况,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2-2010年浦东新区居民宫颈癌的登记资料,分年龄组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用世界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采用对数直线回归法估算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应用Life-Tables计算患者1~5年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TNM分期和是否手术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宫颈癌新发患者824例,平均发病年龄50.3岁,粗发病率为7.11/10万,标化发病率为4.59/10万。宫颈癌患者死亡264例,粗死亡率为2.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10万。宫颈癌年龄别发病率曲线在绝经期前、后呈现双峰现象,发病高峰出现在35~39岁及75~79岁。2002-2010年,浦东新区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无明显变化。宫颈癌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88.18%、80.56%、76.30%、73.45%和71.74%。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7.177,P〈0.01)。不同TNM期别患者生存时间不同,早期患者(0~Ⅰ期)1~5年生存率高于中期(Ⅱ期)及中晚期(Ⅲ期和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早、中=33.09,U早、晚=125.00,U中、晚=34.87,P〈0.01)。结论 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宫颈癌发病率呈升高趋势,35~39岁女性发病率上升明显,肿瘤早发现及手术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关 键 词:宫颈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生存率 

分 类 号:R181.3[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