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丽[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出 处:《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9期141-142,共2页MOUNTAIN FLOWERS
基 金:2013年河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新人本主义研究”(2012YBRW015)阶段性成果
摘 要:莫里森通过小说《仁慈》探讨了荒诞对个人、集体和世界的影响。荒诞使人处于“孤儿”状态,使集体趋于瓦解,并使世界变成一个恐怖的死亡区。尽管荒诞对人、集体和世界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莫里森和加缪都没有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在否定了自杀和精神自杀之后,他们都在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揭示出一条反抗之路。非洲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举成为美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虽然在当时颇具争议,她诗一般的语言和史诗般的主题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最蓝的眼睛》使她一举成名,《秀拉》使她成为黑人女性的精神领袖,《宠儿》则被视为非洲裔美国文学里程碑式作品。然而近80岁高龄的莫里森依然笔耕不辍——2008年发表《仁慈》,2013年发表《家》。其作品变化多样的主题以及完美的艺术形式使之成为一个掘之不尽的宝库。她的不竭的创作源泉来自于非洲裔美国人对“故国”、“家园”的追寻,以及人类对无法摆脱的生存困惑的探询。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认为艺术家是荒诞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