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洪亮[1]
机构地区:[1]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摘 要:倘若研究翻译过程,聚焦哲学理论指引与方法论的实际操练之间的张力,我们会发现,翻译一旦固于某种理论的窠臼,便失去灵活能力,这是不足取的。一味强调翻译策略灵活性而忽视了原则性,也是得不偿失的。只有做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做到各种方法有机调配和完美融合,才能真正对翻译理念有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成熟风格。哲学上任何认知活动都是语言表层的理解,更是背后话语逻辑和文化背景同异互识。从上述理念出发,翻译可以看作是英汉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力量的角力。在翻译过程中,既要认识到语言表层意义,也要重视语言背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