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译学的异同与动因(下)--评《哲学维度的中西翻译学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洪亮[1] 

机构地区:[1]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摘  要:倘若研究翻译过程,聚焦哲学理论指引与方法论的实际操练之间的张力,我们会发现,翻译一旦固于某种理论的窠臼,便失去灵活能力,这是不足取的。一味强调翻译策略灵活性而忽视了原则性,也是得不偿失的。只有做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做到各种方法有机调配和完美融合,才能真正对翻译理念有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成熟风格。哲学上任何认知活动都是语言表层的理解,更是背后话语逻辑和文化背景同异互识。从上述理念出发,翻译可以看作是英汉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力量的角力。在翻译过程中,既要认识到语言表层意义,也要重视语言背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关 键 词:哲学维度 翻译学 中西方 动因 异同 翻译过程 文化背景 表层意义 

分 类 号:H059[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